近日,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、中国科技核心期刊《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》2025年第24卷第1期发布了《皮肤慢病管理专家共识》。
皮肤慢病管理专家共识
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皮肤与美容分会
皮肤慢病有患病率高、病程迁延、反复发作、长期治疗和并发症多等特点,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。由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院长李斌教授牵头,全国范围 20 家三级甲等医院 27 名皮肤科专家参与,共同起草了《皮肤慢病管理专家共识》,旨在通过规范开展皮肤慢病管理 (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,CDM),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,降低皮肤慢病复发率,减少并发症的发生,改善慢病患者生活质量。
1 概述
1.1 皮肤慢病定义
皮肤慢病是指那些病程较长、发展缓慢且通常难以彻底治愈的慢性皮肤病[1]。这些疾病一旦出现往往需要长期管理,症状可能反复发作,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。
1.2 CDM定义
CDM始于上世纪的美国,是指在一个专业的医疗团队的指导下,为慢病患者提供全面、连续和主动的管理,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健康、延缓疾病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等目的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[2]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调查显示,慢病的发病原因60%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,同时还与遗传、医疗条件、社会环境和气候等因素有关。
1.3 常见皮肤慢病
皮肤慢病患者基数大、范围广,人群普遍易感,从婴幼儿到老年人发病广泛。常见的患病率较高的皮肤慢病包括湿疹[3]、特应性皮炎(AD)[4]、雄激素性脱发(AGA)[5]、痤疮[6]、银屑病[7]、老年性皮肤瘙痒症(PPS)[8]、结节性痒疹(PN)[9]、神经性皮炎[10]、脂溢性皮炎(SD)[11]、斑秃(AA)[12]、慢性荨麻疹(CSU)[13]、玫瑰糠疹(PR)[14]、体癣(TC)[15]和花斑癣[16]等皮肤屏障受损性疾病。
1.4 皮肤CDM存在的常见问题
1.4.1 患病率高
据《皮肤病流行病学研究专家共识》[17]指出,中国人群皮肤病患病率高达 40%~70%,在所有疾病中所致健康寿命损失位列第4。每年约有 1.5 亿中国人患有皮肤病,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上升。有研究表明,AD 全球成人患病率 10%,中国7岁以下儿童 AD 患病率12.9%[18-19];6~12个月婴儿湿疹患病率约为 75.6%[20];AGA是脱发最常见的类型,中国男性的患病率为21.3%,女性为 6.0%[21]等。
1.4.2 病程长且反复发作
以银屑病为例,2023年《中国银屑病患者复发洞察调研报告》[22]显示银屑病患者10年以上病程占比65%,复发超过10次以上的患者占比接近60%,超过 80%的患者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存在严重困扰。若仅采用临床治疗,其疗效通常达不到患者的治疗预期,病情长期迁延不愈,反复发作,极易导致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,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,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。
1.4.3 患者依从性低
在治疗方面,严格执行医嘱,往往事半功倍。但皮肤慢病患者易受到用药持续时间长、用药过程繁杂及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等多种因素影响[23],往往表现为依从性降低,影响疗效,形成恶性循环。
2 原则及方案
2.1 皮肤CDM的原则
CDM可理解为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,其主体是患者,全程需要遵循医养结合原则。临床治疗的第一步是祛除病因,快速控制症状。第二步是长期规范开展CDM。在治疗的同时,要结合贯穿于全程的患者自我管理,加强皮肤日常养护,避免诱发因素,提高患者依从性,最终达到治疗和康复目标。
2.2 皮肤CDM的方案
皮肤CDM是一个长期、规范和持续的过程,包含了规范进行临床治疗、长期坚持中药浴养、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和重视患者心理疏导4个部分。
2.2.1 规范进行临床治疗
皮肤慢病种类繁多,不同的慢病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。建议根据如《特应性皮炎基层诊疗指南(2022年)》[4]《中国人雄激素性脱发诊疗指南》[5] 和《银屑病基层诊疗指南(2022 年)》[7]等各类疾病指南指导,以有效地控制皮肤慢病急性发作,延长静止期,减少复发为主要治疗原则,制定个性化的临床治疗方案。
2.2.2 长期坚持中药浴养
皮肤慢病患者病程迁延、久治不愈及反复发作,主要原因是皮肤屏障功能受损[24]。健康人皮肤表面pH值约为4.5~6.5,呈弱酸性。而市面上常见的日化洗护产品,无明显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功效,尤其是偏碱性的产品,会因酸碱中和更进一步破环皮肤屏障功能[24],引发或加重皮肤慢病,不适合慢病患者长期使用。
中药浴养古已有之,是指通过中药洗浴的方式,充分发挥中医药对皮肤的多靶点效应,在修复皮肤屏障的同时,对皮肤慢病产生治疗和康复保健功效[25],以及清洁养护作用,帮助缩短治疗时长并减少复发。中药浴养分为2大类:①传统中药浴养:主要通过溻渍方式对皮肤进行中药浴养,比如泡浴和薰蒸等,有功效确切及安全性高等优点,但使用过程相对繁杂[26]。②现代中药浴养:主要指为了迎合现代人群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习惯,通过淋浴方式对皮肤进行中药浴养,从而达到治疗和康复保健功效以及清洁养护皮肤作用,有功效确切、安全性高及使用便捷等特点,能极大程度的提高患者依从性[23]。
有研究表明,中药药浴乳呈弱酸性,契合人体皮肤外环境,可有效避免日化洗护产品对慢病患者的皮肤造成二次伤害[25]。中药药浴乳通常含有开腠理、调营卫和通血脉等中药成份,可增强皮肤屏障功能,减少皮肤慢病反复发作,是中药浴养的首选品类。由于皮肤慢病病种、发病部位及患者年龄的差异,中药药浴乳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。
在坚持中药浴养的同时,也要重视皮肤保湿。短期使用保湿润肤剂可增加皮肤含水量,降低经皮水分流失(TEWL),增加真皮到表皮的水通量;长期使用保湿润肤剂可减少细纹,让皮肤柔软光泽。维护皮肤屏障功能的完整性,是治疗一切皮肤病的基础[27]。建议患者根据皮肤类型选用合适的保湿润肤剂,如皮肤滋养类、皮肤舒爽类或头皮修护类的保湿润肤产品,其中普遍含有的透明质酸有较好的吸水性和成膜性,可诱导角质层可以更好的水化,对皮肤自身的水分进行保存,起到较好的保湿效果[28]。用中药药浴乳浴养结束后立即使用保湿润肤剂,并保证足量和长期使用,能够有效锁住皮肤水分,增强皮肤屏障功能[27]。
2.2.3 养成良好生活方式
一要做好皮肤日常护理。比如做好防晒,减少紫外线照射,减少皮肤接触刺激性物质,保持皮肤微生态环境平衡等。建议以安全、有效及便捷为导向,选择有保湿、舒缓、抗炎和修护等功效的护肤品。
二要合理膳食。比如避免食用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,以减少过敏性皮肤慢病复发,针对炎症性皮肤慢病患者建议以清淡饮食为宜。
三要纠正不良习惯。WHO在题为《预防慢性病: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———世界卫生组织报告》[29]的报告指出,吸烟、饮酒、熬夜和缺乏运动等都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。如吸烟与AD等皮肤病的风险存在关联[30];含糖量高的食物对痤疮等皮肤慢病的发生发展有关[31];长期熬夜是引发和加重脱发的主要因素之一。缺乏运动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,引发或加重皮肤慢病。
因此,皮肤慢病患者务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,加强护肤、合理膳食、控制吸烟、减少饮酒、适量运动并保持充足睡眠,可有效降低其患病率[30]。
2.2.4 重视患者心理疏导
因疾病长期缠绵不愈、反复发作,使大多数皮肤慢病患者常伴有紧张、焦虑、抑郁和失眠等不良精神状态,于是通过下丘脑-垂体-肾上腺轴等途径影响皮肤免疫功能或皮肤屏障功能,导致皮肤出现炎性反应或瘙痒症状加重,表现为“瘙痒-搔抓-瘙痒”的恶性循环,从而引发炎性细胞浸润、表皮增厚和苔藓样变等皮损[17]。因此,不良的精神状态是导致疾病加重和复发的主要因素之一。
临床可采用焦虑自评量表(SAS)和抑郁自评量表(SDS)对皮肤慢病患者进行心理评估,必要时开展心理干预,加强心理疏导。
3 总结与展望
皮肤CDM是以皮肤学科为指导,集合了个性化治疗、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为一体的一种管理模式,让临床医生从以“疾病治疗”为中心,向以“患者健康”为中心进行转变[33]。长期规范开展皮肤慢病管理可以控制及稳定病情,避免复发及诱发加重因素,减少治疗不良反应,改善并发症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,对皮肤慢病的治疗和康复有举足轻重的价值及意义。皮肤慢病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,应重视大健康调理,尽量避免使用碱性日化类洗护产品以及对皮肤有刺激性成分的产品[24],要长期坚持使用既有康复保健功效,又有清洁养护作用的弱酸性中药药浴乳。同时要保持良好心态,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,从而全面达到提升皮肤慢病治疗有效率、降低皮肤慢病复发率及改善皮肤慢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。
广大皮肤临床医生,应以国人对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,重视皮肤CDM。多维度探寻新思路和新方法,持续推动皮肤CDM的技术创新。通过皮肤慢病管理(CDM)公众号等各类公共平台进行科普,不断普及皮肤CDM知识,提升皮肤慢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,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。
本共识主要起草单位:上海市皮肤病医院
本共识主要起草人:李斌(上海市皮肤病医院)
本共识参与起草专家组成员(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):曹毅(浙江省中医院)、陈明岭(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)、刁庆春(重庆市中医院)、段逸群(武汉市第一医院)、黄宁(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)、贾敏(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)、李福伦(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)、李红毅(广东省中医院)、李领娥(石家庄市中医院)、李铁男(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)、李欣(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)、李元文(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)、刘红霞(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)、刘巧(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)、刘学伟(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)、谭城(江苏省中医院)、汪海珍(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)、王畅(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)、王瑞平(上海市皮肤病医院)、闫小宁(陕西省中医医院)、杨志波(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)、叶建州(云南省中医医院)、曾碧君(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)、曾宪玉(武汉市第一医院)、张丰川(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)、翟晓翔(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)
参考文献:
[1]杨越,宋雪骄,盛宇俊,等.医疗大数据在皮肤慢病管理中的实践与挑战[J].皮肤科学通报,2024,41(1):17-20.
[2]路敏,崔一民,白文佩.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探讨[J].中国新药杂志,2014,23(2):244-246.
[3]杨志波,段逸群,刘巧,等.湿疹(湿疮)中医诊疗专家共识(2016年)[J].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,2018,17(2):181-183.
[4]中华医学会,中华医学会杂志社,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,等.特应性皮炎基层诊疗指南(2022年)[J].中华全科医师杂志,2022,21(7):609-619.
[5]胡志奇,苗勇.中国人雄激素性脱发诊疗指南[J].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,2019,30(1):I0002-I0006.
[6]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.中西医结合痤疮诊治专家共识[J].实用皮肤病学杂志,2021,14(5):257-260.
[7]中华医学会,中华医学会杂志社,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,等.银屑病基层诊疗指南(2022年)[J].中华全科医师杂志,2022,21(8):705-714.
[8]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皮肤病学组.老年皮肤瘙痒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[J].健康指南,2019,(12):15-16.
[9]刘志勇.结节性痒疹的中西医结合干预策略[J].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(全文版)医药卫生,2024,(7):191-194.
[10]中华医学会,中华医学会杂志社,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等.神经性皮炎基层诊疗指南(2023年)[J].中华全科医师杂志,2023,22(3):230-234.
[11]李铁男,李上云.脂溢性皮炎中医治疗专家共识[J].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,2020,19(3):283-284.
[12]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.中国斑秃诊疗指南(2019)[J].临床皮肤科杂志,2020,49(2):69-72.
[13]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.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(2022版)[J] .中华皮肤科杂志,2022,55(12):1041-1049.
[14]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.玫瑰糠疹中医治疗专家共识[J].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,2020,19(2):181-182,189.
[15]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工作组.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(基层实践版2022)[J].中国真菌学杂志,2022,17(3):177-182.
[16]寻觅,赵青,傅茜,等.健康板报[J].解放军健康,2023(4):20-21.
[17]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皮肤疾病大数据工作委员会,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肿瘤研究中心,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肿瘤亚专业委员会.皮肤病流行病学研究专家共识[J].中华皮肤科杂志,2020,53(12):951-961.
[18]Guo Y,Li P,Tang J,et al. Prevalence of atopic dermatitis in Chinese children aged 1-7 ys[J]. Sci Rep,2016,6:29751.
[19]Guo Y,Zhang H,Liu Q,et al. Phenotypic analysis of atopic dermatitis in children aged 1-12 months:elaboration of nove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nfants in China and estimation of prevalence[J].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,2019,33:1569-1576.
[20]刘捷,叶涛,李义民,等.婴儿湿疹发病因素流行病学调查[J].中国妇幼保健,2008,23(21):3025-3026.
[21]张建中.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[J].临床皮肤科杂志,2014,43(3):182-186.
[22]北京青年报.我国首个《银屑病患者复发洞察调研报告》发布[EB/OL].https://finance.sina.cn/2023-10-29/detail-imzstvps5154229.d.html,2023-10-29.
[23]杨英.慢性皮肤病病人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[J].东方食疗与保健,2016(8):450-452.
[24]李利,何黎.中国皮肤清洁指南[J].中华皮肤科杂志,2016,49(8):537-540.
[25]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分会.中药药浴乳浴养应用专家建议[J].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,2021,20(5):501-502.
[26]中国医师协会皮肤医师分会中西医皮肤亚专业委员会.中药药浴在皮肤应用专家共识(2013年)[J].中华皮肤杂志,2013,46(12):914-916.
[27]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.保湿润肤类产品应用指导专家共识(2023版)[J].中华皮肤科杂志,2023,56(8):711-717.
[28]朱东宁,贾煜,杨丽娟.益肤透明质酸凝胶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[J].中国妇幼保健,2017,32(20):5023-5026.
[29]张璐,孔灵芝.预防慢性病: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--世界卫生组织报告[J].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,2006,14(1):1-4.
[30]Kantor R,Kim A,Thyssen JP,et al.Association of atopic dermatitis with smoking: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[J].J Am Acad Dermatol,2016,75:1119-1125.
[31]Huang X,Zhang J,Li J,et al.Daily intake of soft drinks and moderate-to-severe acne vulgaris in Chinese adolescents[J].J Pediatr,2019,204:256-262.
[32]余良军,邓祥明.生活方式管理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[J].智慧健康,2019,5(4):75-76.
[33]张景瑜,陈宏翔,柴宝.新政策下的皮肤科慢病管理: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探讨[J].皮肤科学通报,2024,41(1):1-10.
(转自皮肤慢病管理公众号)